古代诗歌四首(古代诗歌四首整合教学126句)

一、古代诗歌四首

1、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辛弃疾。

3、⑸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

5、《点绛唇》——宋?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7、明确:“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8、(1)首联中总写北固山秀丽景色的两个词语是、

9、(解析:反衬游子有家难回的悲苦之情。)

10、——(1)融情入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2)客观事物人格化,抒情更强烈,更深沉。

11、这首诗的首联、颔联、颈联都是对偶句。

12、(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13、诗人为什么要寄“愁心”与“明月”?

14、但另一方面,本单元的古代诗歌教学又应有别于小学教学。不能停留在以诵读为主要手段使学生感知诗歌大意的层面,而要更进一步,使学生对诗的情境有所体认,对诗的思想情感内容有所感悟,对艺术手法有所领悟。

15、分析:此联写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齐了,船上之人的视野也随之开阔。“潮平两岸阔”,这一句写的恢弘阔大,下一句更是精彩,“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可见这是风顺且和,这样一艘小舟在能在大江中平稳航行,也是因为此地的长江正是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的时候。

16、《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17、2009年11月6日。。。半期复习之阅读(1)(人教。。。三单元《古代诗歌四首》(。。三单元古代诗歌。。。。(课后作业)上"古代诗歌四首"全做,并订正。。。古代诗歌四首复习:

18、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9、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20、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提,称为“元曲四大家”。元末明初的贾仲更称他是“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凌波仙•吊词))。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本曲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二、古代诗歌四首整合教学

1、“前”“悬”“年”“边”是押韵的字,都是平声韵。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

4、(我)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海面浩渺,水波荡漾,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山岛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着,各种草的长势也很旺盛。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灿烂,仿佛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幸运得很,好极了,就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5、水何澹澹:何,起强调作用,可译为“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6、《次北固山下》是五言律诗。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每句有五个字,叫五言。

7、品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句诗。

8、①这首诗以颔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

9、.拓展:诗人的形象:每一首诗中必定会有的那个人,就是诗人自己。从这首诗中,你能看到一个怎样的李白?请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模仿下面画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10、开头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面临长江,三面环水。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象,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何况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旅食他乡,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归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11、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幕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雪梅》〔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山中雪后郑燮(清)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些都是描写冬的古诗,仅供参考!。

1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1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

15、(暑期积累)中考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不愁不会翻译古文了!

16、神龟虽寿,犹有竟①时。螣蛇②乘雾,终为土灰。

17、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杜牧。

18、积累关于思乡主题的诗句:

19、译文:日月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灿烂,仿佛都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庆幸得很,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20、(解析:“天净沙”是曲牌名。)

三、语文七上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1、(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联)

2、《观沧海》抒发了诗人期望一统天下的宏图,表出诗了宽广博大胸怀。《龟虽寿》体观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3、①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4、当残夜还未消退的时候,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升起;旧年还未逝去,江面上已经显露出春意。这两句中,诗人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真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旧事物终将被新事物取代。这两句诗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做简要分析。

6、“若”指“好似”“好像”,作者运用联想(虚实结合)手法,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7、⑴、同学们先自己将这首诗朗读几遍,体会一下诗中包含的情感。然后说一说你的感觉。

8、第一空:《天净沙·秋思》中“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点明了游子的身份。游子漂泊天涯,身边只有一匹消瘦的老马相伴,孤独凄凉,又因为思念家乡而柔肠寸断。《枫桥夜泊》诗题中的“夜泊”一词即点明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处境。诗人因为思念家乡而夜不成眠,只有月光与渔火与他相伴。所以这两诗曲和诗都刻画了漂泊孤独的游子形象。

9、一要激发学生有所感、有所悟,珍视学生的初读体验。例如读《观沧海》《天净沙·秋思》,实行体验式教学,学生的答案可能各有不同,都应加以鼓励;如果发现有的答案“离谱”,也应鼓励,同时温和地纠正。不要采用灌输式的教法,强令学生接受教学参考书的标准理解。

10、本题考查学生比较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意思是“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次北固山下》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所以,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11、⑶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图,真切的表现出游子的之情。

1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

13、②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作者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1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5、古代诗歌的教学任务,在初中阶段,应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朗读、背诵作品,理解作品大意,初步赏析艺术手法,激发他们对古代诗歌的热情,浸润于古典作品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16、读完这首诗,我仿佛看到,李白正独自站在窗前,抬头仰望着遥远天边那一轮明月,他的心中牵挂着远方的友人,这个月明之夜啊,他又将彻夜难眠。

17、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18、中国古诗十九首,第四行是:“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第四首是:《今日良宴会》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

19、学生在小学就已经学过不少古代诗歌,其学习方法较为简单,以朗读和背诵为主,对诗歌大意有初步的认知,而对作品的艺术特点则缺乏了解。现在进入初中学段,要在这种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和背诵。

20、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见雁思亲,表现了淡淡的思乡愁绪。

四、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

1、考查对诗文写作技巧和主旨的理解。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背景和主旨分析作答。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诗人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陪伴在友人身边,采用了寄情于景的方法,既对友人劝勉宽慰,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牵挂、担心和思念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妙处,请结合画线诗句分别加以赏析。

3、王湾的诗追求壮美的意境,具有北方诗派的风格。但由于他“尝往来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本诗就是其中的名篇。

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

5、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整体感知大意。

6、明确:通过凄清、悲凉、感伤的秋景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7、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都表现了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生思乡之情呢?()

8、明确: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10、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11、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临碣石的所见所感。

12、品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句诗。

13、⑴列举描绘的景物,看形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14、第三句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

15、其:代词,代大海。星汉:银河。

16、(5)断肠人在天涯(形容悲伤到极点)

17、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18、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19、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20、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五、七上古代诗歌四首

1、诗歌朗读的停顿、节奏,用“/”划分。

2、明确: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的,与诗的内容无关。

3、小桥/流水/人家,九种景物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4、归(yàn)枯(téng)昏(yā)

5、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6、①《观沧海》一诗选自,作者,字,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见称。

7、⑸《观沧海》中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的句子是:

8、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9、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全套

1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1、D.这首诗于苍凉中又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12、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13、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14、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15、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叙写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同时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思,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据此理解赏析作答。

16、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

17、丨综合整理:《七彩语文·中学》编辑部

18、如何理解这四首古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19、答案示例:《天净沙·秋思》中画线句借“夕阳”这一意象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意境,“断肠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枫桥夜泊》中“夜半钟声”以声写静,暗示诗人因愁绪满怀而难以入眠,含蓄表达出诗人的羁旅之思。

20、《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六、古代诗歌四首

1、②“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风正一帆悬”,“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因为有时风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一个“正”字包含为“顺”与“和”的内容,表现了风平浪静的景色。()

2、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人。

3、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同之处?

4、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3)海日生残夜(升起)

6、《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深感不平和悲伤,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王昌龄的同情和关切。

7、(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

8、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

9、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10、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11、②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童谣……

12、马致远仕途不顺,长期漂泊,总有与自己心上人聚散依依的哀婉,而这种哀婉又与他对朝廷的哀伤结合在一起。这首小令就是他旅途漂泊时的作品之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这首小令的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氛围,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13、“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是什么意思?

14、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曹操。

15、五溪: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

16、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17、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8、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次①北固山②下王湾客路③青山④外,行舟绿水前。潮平⑤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⑥,江春入旧年⑦。乡书⑧何处达?归雁⑨洛阳边⑩。①:住宿,此指停泊;②:在近江苏省;③:旅途;④:指北固山;⑤:潮水涨满时。⑥:夜将尽未尽的时候;⑦: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旧年:未尽的一年;⑧:家书;⑨:春天北归的大雁;⑩:唐代口语,意同“处”泛指某处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9、⑶诵读:学生试着背诵这首小令

20、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1、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2、参考答案: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堤岸相平。大江之上一叶孤舟,海风吹来,船帆满起,江水不停地拍打船身,小舟奋力地向前驶去……上下句运用拟人形成对偶,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景美而富有生机,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尤其是“阔”字,既表“潮平”的结果,又抒发胸怀,展示诗人开阔的胸襟;“悬”字说明风力强劲,把船帆吹得鼓涨,可以想到船行速度飞快,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回到故乡的急切心情。

3、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4、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5、“过五溪”表明了友人怎样的处境(状态)?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6、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以上“古代诗歌四首(古代诗歌四首整合教学126句)”由伤心句子网小编整理发布,更多优质伤心句子网,尽在伤心句子网(juzizhaichao.com)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